拟住城隍守不非,见云生处又思归。
三间茅舍喜犹在,九带青萝尚绕围。
松柏近栽方始盛,槿花秋首未尝萎。
山云叆叇虽垂布,承揽不知谁复谁?
拟住城隍守不非,见云生处又思归。
三间茅舍喜犹在,九带青萝尚绕围。
松柏近栽方始盛,槿花秋首未尝萎。
山云叆叇虽垂布,承揽不知谁复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首句“拟住城隍守不非”,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选择隐居的心愿。接着,“见云生处又思归”则体现了诗人对云雾缭绕、山川美景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繁华之地,心中仍向往宁静的自然生活。
“三间茅舍喜犹在,九带青萝尚绕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茅屋虽小,却让诗人感到欣喜;青萝环绕,增添了自然的韵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
“松柏近栽方始盛,槿花秋首未尝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松柏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青翠;槿花则代表了短暂而绚烂的生命,即使在秋天也不失其美丽。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生物,也寓意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山云叆叇虽垂布,承揽不知谁复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慨,山间的云雾虽然美丽,但其变化莫测,让人难以捉摸。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宇宙广阔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海疆起戎马,七日陷全台。
争望王师至,慷慨蓝侯来。
舟楫上鲲身,风利布帆开。
指挥悉如意,澄清见将才。
小丑不足数,大敌何有哉!
海岱千里间,事后薙蒿莱。
最难戎幕里,帷幄储真材。
鹿洲蓝先生,文治佐鸿裁。
至今海山际,文章达上台。
谁知陵谷事,扫地如尘埃!
怀古心滋戚,感时心愈哀。
当初凭眺地,处处生莓苔。
三年兵燹内,楼舍为煤炱。
礼乐亦已废,坛庙况又灾。
鲁国有诸生,抱器耻徘徊。
招魂望漳浦,酌酒祭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