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骐驎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
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石如骐驎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
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修建简陋住所的情景。"石如骐驎岩作室"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僧人的居所坐落于险峻的岩石之上,给人一种超然物外、寄身自然的感觉。"秋苔漫坛净于漆"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秋天的苔藓覆盖着地面,就像打扫干净的厅堂一样洁净,这不仅描写了景色,也暗示了一种清净无为的心境。
而"袈裟盖头心在无"一句,更深入地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袈裟是佛教僧侣的衣物,僧人用它来盖住头部,这里象征着对外界喧嚣的隔绝和屏蔽,而"心在无"则表明僧人的内心已达到了空明无我、超然世俗之境。
最后两句"黄猿白猿啼日日",通过描写山中黄白色的猿猴每天的啼叫声,增添了一种生动的野趣,同时也映衬出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