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同归事若何,伤心咫尺蔽幽萝。
飞华几散漻天色,落叶空随瘴海波。
独恨三秋霜与露,谁怜百岁尔和他。
已能梦接今如此,未必形销遂可磨。
潮水同归事若何,伤心咫尺蔽幽萝。
飞华几散漻天色,落叶空随瘴海波。
独恨三秋霜与露,谁怜百岁尔和他。
已能梦接今如此,未必形销遂可磨。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在大墟道中的感慨,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潮水同归事若何,伤心咫尺蔽幽萝”,以潮水终将同归大海,比喻世事变迁,无论多么近在咫尺的情感,都可能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哀伤。
颔联“飞华几散漻天色,落叶空随瘴海波”,通过飘落的花瓣与随风飘荡的落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消逝,以及自然界的无情轮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颈联“独恨三秋霜与露,谁怜百岁尔和他”,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将个人的生命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表达了对孤独与衰老的无奈与悲叹。
尾联“已能梦接今如此,未必形销遂可磨”,则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暗示了心灵与肉体的不同命运,即使肉体消亡,心灵的连接与记忆却可能永恒存在,流露出对精神不朽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时间、孤独、衰老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人瘠以无肉,人俗以无竹。
爱肉人所同,爱竹君所独。
门外俨渭川,庐旁即淇澳。
月色锁碎金,风声凤凰曲。
大暑自清凉,隆寒亦苍绿。
不受尘土侵,止厌牛羊触。
先生归去来,对此亦自足。
竹床琴一张,竹轩书数束。
琴横竹阴弹,书展竹阴读。
一弹一读罢,披怀酌醽醁。
百年洒洒天地间,管甚谁荣与谁辱。
忆昔越王歌舞台,千树万树荔花开,朝汉年年到此来。
又忆南汉呼鸾道,千姝万妓颜色好,乾和殿上秋风早。
兴废百年东逝水,青春不留君奈何,梵王宫殿今嵯峨。
观音阁上凉如水,俯视人寰小如蚁,富贵浮云何足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