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啼鸟伴,相逐百花中。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
祇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
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
春来啼鸟伴,相逐百花中。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
祇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
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汸的《鸟散馀花落》描绘了春天的生动景象。首句“春来啼鸟伴”,以鸟儿的鸣叫开启春天的画面,它们与百花共舞,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季节氛围。接下来的“相逐百花中”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花丛中穿梭追逐的动态场景。
“栖处迷深绿,飞时带浅红”两句,细腻地刻画了鸟儿的生活习性,它们在翠绿的枝头筑巢,飞翔时翅膀上还带着淡淡的红色花瓣,色彩斑斓,富有诗意。诗人通过鸟儿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祇惜香沾羽,非关娇惹风”一句,寓意鸟儿并非因为娇弱而被风吹落花瓣,而是因为它们亲近花香,无意间沾染了香气。这既是对鸟儿品性的赞美,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最后,“回看意不尽,犹自恋芳丛”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幕春景的留连忘返,以及对大自然深深的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皇甫汸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受和细腻观察。
五月炎风扇长夏,黄埃扑面湖堤下。
山水娱人未拟归,撷兰轩里看图画。
中峰九叠开芙蓉,春云盘盘上高松。
苔径未逢秋雨屐,石楼似听霜晨钟。
飞鸿指点向何处,彷佛经行旧时路。
悬岩瑶草不知名,隔水桃花自千树。
问君此图作者谁,甬东边郎风格奇。
丹岩绿水照白雪,高兴如在钟山时。
钟山岧峣夹云起,六代繁华付流水。
芳草长怀北固游,啼莺曾识东山妓。
当时二谢声价同,登临到处遗高风。
钓鱼冲雪寒江上,骑马踏云空翠中。
只今南游归未得,日日临图看山色。
凤凰一去来何时,落日荒台暮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