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越王歌舞台,千树万树荔花开,朝汉年年到此来。
又忆南汉呼鸾道,千姝万妓颜色好,乾和殿上秋风早。
兴废百年东逝水,青春不留君奈何,梵王宫殿今嵯峨。
观音阁上凉如水,俯视人寰小如蚁,富贵浮云何足睨。
忆昔越王歌舞台,千树万树荔花开,朝汉年年到此来。
又忆南汉呼鸾道,千姝万妓颜色好,乾和殿上秋风早。
兴废百年东逝水,青春不留君奈何,梵王宫殿今嵯峨。
观音阁上凉如水,俯视人寰小如蚁,富贵浮云何足睨。
这首诗描绘了粤秀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诗人以“忆昔”开篇,勾勒出越王歌台与荔花盛开的景象,以及朝汉的盛况,展现了古代岭南的繁荣与文化氛围。接着,诗人转向南汉时期的呼鸾道,描述了那里的女子们美丽动人,乾和殿上秋风已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后半部分,诗人感慨兴废百年如同东逝之水,青春易逝,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无奈与感慨。最后,诗人站在梵王宫殿之上,俯瞰人间,将世间繁华比作浮云,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观音阁上的凉意与广阔的人间景致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