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拖残雨敛前峰,翠色寒光溢几重。
应有诗人偏著眼,时施膏沐为渠容。
云拖残雨敛前峰,翠色寒光溢几重。
应有诗人偏著眼,时施膏沐为渠容。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峰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首句“云拖残雨敛前峰”,以动态的画面开篇,云层拖着残留的雨水,缓缓收敛在山峰之前,营造出一种雨后初晴的宁静氛围。次句“翠色寒光溢几重”,进一步描绘了山峰在雨后的翠绿与寒光交相辉映的景象,几重翠色与寒光交织,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第三句“应有诗人偏著眼”,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独特感受,暗示了自然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最后一句“时施膏沐为渠容”,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生命,仿佛是诗人精心施以膏沐,让山川得以更加光彩照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
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
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
孤舟系桑本,终夜舞澎湃。
舟人更传呼,弱缆恃菅蒯。
平生傲忧患,久矣恬百怪。
鬼神欺吾穷,戏我聊一噫。
瓶中尚有酒,信命谁能戒。
浩斋先生第一孙,秀峰后进第一人。
向来著论三分国,唤起阿瞒戮奸魄。
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罗蜀锦遗道侧。
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廪与祝融。
归来定有惊人句,肯寄江西道院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