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扇羞花春已空,扫红吹白任颠风。
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
却扇羞花春已空,扫红吹白任颠风。
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
“却扇羞花春已空”,开篇以“却扇”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春光消逝时的无奈与哀愁。“羞花”则进一步强调了春色不再的凄美,如同花朵因失去阳光而羞涩般凋零。这句诗通过细腻的动作与比喻,展现了春去的哀伤。
“扫红吹白任颠风”,紧随其后,诗人将镜头转向自然界,描述了狂风肆虐的情景。这里的“红”与“白”分别指代春天的花朵,无论是红色还是白色的花朵,在狂风中被无情地吹散。诗人用“任颠风”三字,表达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
“断肠芳草连天碧”,这一句将视角拉回地面,聚焦于连绵不断的绿色芳草。在这片碧绿之中,诗人似乎看到了无尽的悲伤与哀愁,仿佛每一株草都在诉说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这句诗通过视觉上的对比——碧绿与断肠,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春不归来梦不通”,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无法回归的深深遗憾与无奈。在梦中也无法与春天重逢,这种无法跨越的界限,让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晚春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与怀念。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楼。
月华出万象,独以寸目收。
寒光增灏气,山影接江流。
相从更几日,醉赏同一瓯。
诸君有大志,应销别去愁。
衣食才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
野迥半留日,云薄初护霜。
一倾萸菊酒,三肃翰墨场。
诸君党友贤,独我鬓毛苍。
满引虽云乐,分携亦自伤。
平生子刘子,趣归谒建章。
勋业定指取,富贵肯相忘。
古人重佳节,酬酢无馀觞。
龙山丹叶飞,骑台白草荒。
但使修名立,岂识离绪长。
明年未可料,共饮西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