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林风雨竹》
《满林风雨竹》全文
明 / 徐庸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玉堂仙客居金台,凤凰池上时徘徊。

丝纶执掌几年岁,调羹共待为盐梅。

文章不独世所重,筼筜更有胸中材。

紫宸朝散日未午,琼佩响自花间回。

平生心志好清玩,喜有绿竹当庭栽。

解衣盘薄小窗下,正值满林风雨来。

高枝乱叶写此态,云气惚恍连尘埃。

风声号怒雨声急,电母激电雷公雷。

乾坤上下互明晦,势转澎湃惊童孩。

深根摇撼不自把,綵鸾羽湿空毰毸。

湘川涛浪接渭水,千里便觉相喧豗。

阴山铁骑走苍莽,散乱不用宵衔枚。

须臾既罢若晴霁,似履夷坦忘崔嵬。

乃知神妙夺造化,方驾古昔无疑猜。

人间一纸不易得,重比瑚琏轻玫瑰。

菊窗先生新得此,披对令我襟怀开。

墨花点点渍龙尾,援笔笑把新诗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风雨中的竹林景象,充满了自然的壮丽与深邃的哲思。诗人以“玉堂仙客”自喻,身处金台之上,仿佛是凤凰池上的闲逸者,执掌着丝纶,调和着国家的政务,如同盐梅之味,不可或缺。诗中提到的“筼筜”,可能是指竹子,象征着诗人的胸中才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紫宸朝散后,诗人独自漫步于竹林之中,听风声、雨声,观电闪雷鸣,天地间一片混沌,却也有一种壮阔之美。竹子在风雨中摇曳,似乎在展示其生命力与坚韧,即使被雨水打湿,依然挺立不倒。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顽强与人类精神的共鸣。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湘川涛浪接渭水”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风雨竹林的壮丽景象,仿佛千里的江河在此汇聚,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北方,想象着阴山铁骑的壮观场面,但最终这些都随着风雨的消散而归于平静,如同走过平坦之路,忘记了之前的崎岖。

最后,诗人感慨于自然界中蕴含的神秘力量,认为这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围,甚至可以与古代的神话传说相媲美。他珍视这份难得的体验,将其比作珍贵的艺术品,如珊瑚、玫瑰一般,值得细细品味。诗的结尾处,诗人提到自己在竹窗之下,面对这份自然的馈赠,心情豁然开朗,仿佛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作者介绍

徐庸
朝代:明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猜你喜欢

麻线堆

云木荡胸起,郁峨一峰危。

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

是为麻线堆,厥险天下稀。

偪仄容半足,颠坠宁复稽。

腾猱尚愁苦,游子将安之。

浮屠德宝者,悲智绪等慈。

随山刊古木,寻壑得长矶。

舆梁捷飞度,布石绵阶梯。

自从新路改,重趼无赍咨。

县有孙少府,琬琰劖文词。

勿云此事小,惟有行人知。

况观峡山路,由来欠平治。

官吏既弗迹,谁肯深长思。

天险固自若,当令略成蹊。

土工运畚锸,石工操凿椎。

烈火败硗确,筑沙填隙巇。

多用百夫力,远无五旬期。

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

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

身虽雪山戍,亦愿助毫釐。

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

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

上维沈隐侯,夔台今吏师。

下维熊绎孙,长材佐州麾。

岂吾金闺彦,不如林下缁。

悬知议克合,了此一段奇。

舟楫避潢潦,置邮疾飞驰。

憧憧吴蜀客,来往当无时。

仍磨钻天石,大书四贤诗。

不佞愿秉笔,远寄峡口碑。

(0)

秦淮

不将行李试间关,谁信江湖道路难。

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

(0)

次韵施进之惠紫芝朮

山精媒长生,仙理信可诘。

梨枣本寓言,杞菊亦凡质。

幽人爱臞儒,药鼎荐珍物。

绝粒谢烟火,耘苗换肌骨。

摩挲莱芜甑,尘生不须拂。

(0)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

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

累累培塿中,见此高孱颜。

揽辔忽思归,无人解縻贤。

飘飖驾柴车,浮云视朱丹。

向来小病恼,体力今已安。

胡为犯风雪,江湖行路难。

呼酒煖征衫,宁计斗十千。

倡酬悔不数,长怀悲短缘。

离合固常事,匆忙增惘然。

浩荡海山春,登临想臞仙。

笑我守荒径,老茧深裹缠。

拟题忆鄞句,思咽冰下泉。

迟公寄新作,使我头风痊。

(0)

次韵耿时举王直之夜坐

庭叶翻翻闹,灯花粟粟秾。

关山千里雁,风雨满城钟。

陇上新登谷,江头旧熄烽。

今年吾计得,安稳读三冬。

(0)

句·其二

春消千嶂雪,清逼五湖秋。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