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
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
长宵畏短梦,醒坐还披襟。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
焉知来日事,追念不及今。
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
秋风亦何为,空使年鬓侵。
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
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
长宵畏短梦,醒坐还披襟。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
焉知来日事,追念不及今。
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
秋风亦何为,空使年鬓侵。
这首清代董文涣的《秋夜柬顾斋》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以秋声比喻内心的感触,强调情感的深浅并非由外界决定,而是源于个人心境。接下来,“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进一步阐述,无论距离多远,秋意的共鸣都如一,反映出诗人对顾斋的深深思念。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描绘了月落后的景象,落叶树木的阴影投射在地上,连鸟儿也被惊动,增添了秋夜的寂寥气氛。诗人因“长宵畏短梦”,担心梦境太短,无法与顾斋长谈,醒来后只能“醒坐还披襟”,敞开胸怀,寄托思绪。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感情的加深,意识到时间流逝,对未来的不确定更让他怀念当下。最后两句“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直抒胸臆,将万千感慨融入秋风之中,秋风似乎也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感叹岁月无情地侵蚀着自己的青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深度。
先生那得高眠也。且为苍生一起。
正五月、嫩晴天气。门外柳浓波翠。
两载朱幡,三年黄绶,总是心如水。
骊唱罢,琴鹤萧然,欸乃扁舟,月色江声相倚。
最牵情,归来曾赋,几点鹭朋鸥伍。
白社清吟,兰亭高会,事事关人意。
看纵横、斑管乌丝,疏狂馀几。
喜今朝,柔乡翠国,别有一番风味。
月底笙箫,风前兰麝,望里神仙侣。
只高阳旧伴,醉踏渔舟归去。
翠梧映日,菉竹干霄,正是朝阳佳处。
渺渺高天,■隔丹山无多路。春风落,秋风去。
问彩翼、几时枉顾。长江水,不断东流,荒台如故。
自古叹希遇。阿阁岐山,空向画图觑。
竹实无凭,便欲来仪何地住。笑鸥雁,惊鹜鹭。
颍川治郡休传误。更堪疑,煮喙成胶,冰弦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