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把酒共看山,犹冀相从物外閒。
零落山邱遽如许,膏肓泉石许谁攀。
形神孰与论三住,梦幻全真悟八还。
拱柏乔松助萧瑟,独乘明月弄潺湲。
昔年把酒共看山,犹冀相从物外閒。
零落山邱遽如许,膏肓泉石许谁攀。
形神孰与论三住,梦幻全真悟八还。
拱柏乔松助萧瑟,独乘明月弄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开篇两句“昔年把酒共看山,犹冀相从物外閒”表达了诗人过去与友人共同饮酒观赏山川的美好时光,以及希望在精神上超越物质世界的愿望。
接着,“零落山邱遽如许,膏肓泉石许谁攀”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景色的荒凉与壮丽,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比的赞叹和向往,以及面对如此宏大景致时的人微不足道。
“形神孰与论三住,梦幻全真悟八还”中,“三住”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境界,而“八还”则是佛教中修行到达的一种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对禅宗或佛法有所理解,并试图通过这种精神修持达到心灵的解脱。
最后,“拱柏乔松助萧瑟,独乘明月弄潺湌”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超然物外的状态,通过对坚韧不拔的古柏和萧瑟之声的描绘,以及独自驾驭明月,玩弄流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与大自然合一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超脱尘世、向往山林以及对佛法禅宗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
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
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
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
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
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东风候行色,花飞春正阑。
少年欲射策,意气不可干。
一家寄岭外,万里游长安。
殷勤堂上饯,酡颜强为欢。
季子说燕赵,徒然救饥寒。
阮生哭穷途,亦复非达观。
所贵致身早,为世芟榛菅。
慷慨出门去,欲行重盘桓。
古来英俊人,屈伸青云端。
鹰准凌高秋,倏忽生羽翰。
珊瑚出海底,不采空自残。
森森琼树枝,宜植百宝栏。
不知上林树,何时巢凤鸾。
音尘日以远,长路何漫漫。
岂不念骨肉,未免催心肝。
离情漫江海,春水日夜宽。
努力慎自爱,毋为涕汍澜。
剪韭韶光,落灯时节,东风今夜初暖。
缕金屏内香浓,碧玉盏中春浅。
鸟声报客,正风揭、画帘丝软。
好良宵、不饮何为,况有玉凫银燕。
红烛里、忽抛星眼。绡幕外、谁凝雪面。
依稀人在琼楼,只少歌翻阆苑。
画图相识,又恼乱、心情如线。
最牵愁、我梦扬州,月下箫声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