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积炎德,嘉树凌冬绿。
薰风海上来,丹荔逾夏熟。
煌煌锦绣林,亭亭翡翠屋。
鹊头烂晨霞,天酒莹寒玉。
流声感中华,采掇如不足。
开元百马死,汉堠五里促。
君王玉食间,此荐知不辱。
迨今糟粕馀,犹足惊凡目。
忆初成上林,四方会奇木。
使臣得安榴,天马来首蓿。
拔芽自幽遐,托地幸渗漉。
我欲咎真宰,喟兹限荒服。
将非名实雄,百果为羞缩。
区区化工意,聊尔存众族。
南州积炎德,嘉树凌冬绿。
薰风海上来,丹荔逾夏熟。
煌煌锦绣林,亭亭翡翠屋。
鹊头烂晨霞,天酒莹寒玉。
流声感中华,采掇如不足。
开元百马死,汉堠五里促。
君王玉食间,此荐知不辱。
迨今糟粕馀,犹足惊凡目。
忆初成上林,四方会奇木。
使臣得安榴,天马来首蓿。
拔芽自幽遐,托地幸渗漉。
我欲咎真宰,喟兹限荒服。
将非名实雄,百果为羞缩。
区区化工意,聊尔存众族。
这首诗《荔枝(其一)》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荔枝独特魅力的欣赏。
首先,诗中以“南州积炎德,嘉树凌冬绿”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荔枝树比作具有深厚德行的佳木,在严冬依然生机勃勃,暗示荔枝树生命力的顽强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接着,“薰风海上来,丹荔逾夏熟”,通过季节的变化,描绘了荔枝在温暖的海风中成熟的情景,强调了荔枝的独特生长环境和成熟的季节性特点。
“煌煌锦绣林,亭亭翡翠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荔枝树的美丽景象,将荔枝树比作色彩斑斓的锦绣和翠绿的房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荔枝树的茂盛与生机。随后,“鹊头烂晨霞,天酒莹寒玉”则通过晨光中的荔枝和清澈如玉的酒液,进一步烘托出荔枝的色泽之美和清新的气息。
“流声感中华,采掇如不足”表达了荔枝在中华大地上的声名远播,以及人们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即使采摘也感到不够满足。接下来,“开元百马死,汉堠五里促”通过历史典故,暗示了荔枝在古代就备受推崇,成为皇家宴席上的珍品。
“君王玉食间,此荐知不辱”则表达了荔枝在宫廷宴会上的地位,说明荔枝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能够经受得起最严格的品尝考验。最后,“迨今糟粕馀,犹足惊凡目”指出即便经过时间的沉淀,荔枝仍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多角度描绘,不仅赞美了荔枝的外在美,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价值,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荔枝独特魅力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