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既觉,颇记其语,录呈子由弟。后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既觉,颇记其语,录呈子由弟。后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析尘妙质本来空,更积微阳一线功。

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

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0)
注释
妙质:美妙的本质。
本来空:原本虚无。
积微阳:积累微弱的阳光。
一线功:一点点努力。
照夜:照亮黑夜。
耿耿:明亮不熄。
千息:长久的呼吸。
自濛濛:独自昏暗。
丹灶:炼丹的炉子。
烟火:炼丹时的烟雾。
有晕铜:表面失去光泽的铜器。
寄语:传达信息给。
停伎俩:停止你的手段。
何穷:如何度过困苦。
翻译
尘世之美本为空幻,细微阳光又添功勋。
夜晚一盏明灯永照,关门静坐气息沉闷。
修炼丹炉无烟火气,世间铜器光泽渐失。
告诉山神停止你的把戏,不闻不问我如何度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一首作品,虽然标注的是梦中与人论神仙道术,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更像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表达。诗歌以“析尘妙质本来空”开篇,即点出了作者对于尘世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认为一切都来源于虚无。此后,“更积微阳一线功”则是对内心修炼、积累精神力量的描写,表明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俗、达成精神自在的愿望。

“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这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独处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切体验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而“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则是借用道家修炼之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修炼达到炉火纯青、物我两忘境界的追求。

末尾的“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一句,则是在向自然界的神灵传递信息,希望自己能在精神上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而“我 何穷”的自问,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修行境界的追求和自我探索。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于超脱尘世、达成精神自由的深切向往,以及他那独到的内在世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画竹

冉冉古琅玕,结根广莫野。

取之作律筒,持用觉天下。

当世无伦伶,谁是知音者?

空教二帝女,攀枝泪如泻。

竹枝有叶叶有阴,云封嶰谷无凤吟。

九嶷山高湘水深,题君此图伤我心。

(0)

雨中与季平待柳汀不至,戏寄·其一

暮雨潇潇客未行,吴娘别后最关情。

玉关杨柳无消息,惆怅高楼夜笛声。

(0)

丘园八咏为顺德龙山家仲迟驾部作八首·其八绛雪楼

天半寒光幻绮霞,倚楼人正赋尖叉。

屏风写出赚山景,万树燕支六出花。

(0)

西园重见诗畸刻本,为之黯然

斐亭钟断阵云阴,杳杳相思八桂林。

一卷琳琅才子语,十年锁钥老臣心。

传人妄计先灾木,割地谁知竟赂金。

重检残编春院夕,五更红烛泪痕深。

(0)

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其一

城外西湖湖上山,嵌空楼观古崖间。

满城乞尽仙人药,留取梅花伴客閒。

(0)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三

未能独乐赋园居,归洛温公讲学初。

八阵钤韬开虎豹,百家笺注谢虫鱼。

陈经共下宣尼拜,明箕旁求冉子书。

应念凤凰山下客,天涯寻约待脂车。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