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古琅玕,结根广莫野。
取之作律筒,持用觉天下。
当世无伦伶,谁是知音者?
空教二帝女,攀枝泪如泻。
竹枝有叶叶有阴,云封嶰谷无凤吟。
九嶷山高湘水深,题君此图伤我心。
冉冉古琅玕,结根广莫野。
取之作律筒,持用觉天下。
当世无伦伶,谁是知音者?
空教二帝女,攀枝泪如泻。
竹枝有叶叶有阴,云封嶰谷无凤吟。
九嶷山高湘水深,题君此图伤我心。
这首诗名为《题画竹》,作者是清代诗人丘逢甲。诗中以竹子为描绘对象,"冉冉古琅玕"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青翠挺拔,"结根广莫野"则写出其扎根于野外的自然环境。接下来,诗人将竹筒与音乐联系,表达其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暗示其高雅不凡。
然而,诗人感叹当世无人能真正理解这种美,"无伦伶,知音者"寥寥,使得"二帝女"攀折竹枝时,只能泪流满面,寓言了知音难觅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竹枝有叶叶有阴,云封嶰谷无凤吟",进一步渲染竹子的静谧与孤独,以及凤凰(象征贤才)不在的遗憾。
最后,诗人借"九嶷山高湘水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画中所绘竹图的深深触动,以及对自己内心的哀伤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竹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更望兹峰,月出石腹内。
云容方欲展,雷雨已在背。
明明神所宅,乃复遘阴晦。
冰柱十丈长,惊看石厓戴。
居然神斧落,厓半亦奔溃。
回飙搜激电,雪月光迸碎。
遂令登陟客,倏忽迷向背。
清游虽暂阻,未敢遽思退。
终当携松明,绝壁扫芜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