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士不徇俗,翛然列仙臞。
乐天得其趣,且作山泽居。
牵萝北乾下,石田绕吾庐。
渠流引溪渌,既耕亦可渔。
芳辰视庭户,嘉木春已敷。
儿童识所务,争把种树书。
新醅泼瓮盎,邻叟时一呼。
酣歌击瓦缶,夕阳在桑榆。
达士不徇俗,翛然列仙臞。
乐天得其趣,且作山泽居。
牵萝北乾下,石田绕吾庐。
渠流引溪渌,既耕亦可渔。
芳辰视庭户,嘉木春已敷。
儿童识所务,争把种树书。
新醅泼瓮盎,邻叟时一呼。
酣歌击瓦缶,夕阳在桑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他选择在山林间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达士”与世无争、心系自然的情怀。
首句“达士不徇俗,翛然列仙臞”,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与众不同,他不随波逐流,超凡脱俗,如同仙人般清瘦,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骨。接着,“乐天得其趣,且作山泽居”进一步说明了他选择在山林间居住的原因,是因为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牵萝北乾下,石田绕吾庐”描绘了隐士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他亲自采摘藤蔓搭建住所,周围环绕着由石头铺成的农田,生活虽简,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接下来,“渠流引溪渌,既耕亦可渔”则展示了他不仅耕种,还兼以捕鱼,生活自给自足,充满生机。
“芳辰视庭户,嘉木春已敷”写出了春天到来时,庭院内树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隐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随后,“儿童识所务,争把种树书”描绘了孩子们在学习种植知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教育与自然的融合。
最后,“新醅泼瓮盎,邻叟时一呼”、“酣歌击瓦缶,夕阳在桑榆”则展现了隐士与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他在闲暇时光里饮酒唱歌,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表达了对自由、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旧家池馆追凉地,伤心十年前后。
去燕空帘,疏萤小扇,难遣寻常时候。阑干似旧。
算花下黄昏,几回垂手。
满院筝尘,翠阴门掩数行柳。江南赋情最久。
俊游零落早,欢事稀有。
丝竹凋年,湖山费泪,销与西风词酒。园居半亩。
笑双鹤栖依,占人清瘦。见月登楼,过秋知健否。
吴篷载玉。算石湖镜影,曾见鸳宿。
莫费新声,重换盈盈,伤春早倦丝竹。
相思更比梅花瘦,任月满,高楼西北。
想那时,授简题香,翠袖也怜清独。
休问风流旧地,马塍一径草,还似眉绿。
试唤歌前,几许吟魂,替了琵琶场屋。
多情只合江南老,却怨入、解红新曲。
待泪花、寄与东风,染遍画裙罗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