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足灵鹫抵天竺便访峰丹二上人》
《发足灵鹫抵天竺便访峰丹二上人》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之刘梦得,只此外何奇。

青得山无奈,白为云可知。

亲僧因佛面,刻竹是花诗。

道破真名字,西来第几支。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名为《发足灵鹫抵天竺便访峰丹二上人》。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脚至灵鹫山,继而前往天竺拜访高僧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首句“闻之刘梦得,只此外何奇”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所要探访的高僧与刘禹锡所赞美的僧侣一样,具有非凡的智慧与德行。接下来的几句,“青得山无奈,白为云可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了高僧所处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亲僧因佛面,刻竹是花诗”一句,既是对高僧形象的刻画,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通过“佛面”与“花诗”的比喻,表达了高僧不仅外表庄严,内心更充满了智慧与慈悲,如同花朵般绽放着诗意的生命。

最后,“道破真名字,西来第几支”则揭示了诗人对于高僧身份的探寻与尊敬。这里的“道破真名字”不仅是对高僧身份的确认,更是对佛法真理的追寻与领悟。同时,“西来第几支”则可能暗含了对高僧法脉传承的追溯,强调了其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高僧智慧与德行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六

一人跨三脚驴,一人骑三角虎。

三家村里交肩,万仞崖头移步。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七

最初机,末后句。有准绳,没规矩。

岂可错承当,岂可错分付。

(0)

说无生话图赞

收拾山云海月情,团栾鼻直眼眉横。

龟毛拂子兔角杖,敲得虚空嚗嚗声。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四

此君面目甚分明,曲曲斜斜是几茎。

但得一回亲见后,不随风雨听虚声。

(0)

颂古二十一首·其六

识得子丑寅卯句,应须继绍此门风。

如王仗剑当堂坐,佛魔俱拂一时空。

(0)

颂古三十八首·其九

不会黄梅佛法,梦中合眼惺惺。

此地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