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这首诗描绘了平凉的春景,以一种苍凉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春色萧条白日斜”,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的景象,春色虽在,但显得萧条,白日渐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平凉西北见天涯”一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辽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边塞之地的广阔与孤独。
“唯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两句,通过对比青草之路与权贵之家,表达了对权力与命运不公的感慨。青草之路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而不属于权贵之家,则暗示了普通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不易。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描绘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宛马如云,显示出军队的壮观,而秦兵远征胡沙,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民族的融合。
最后,“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但又因年华已逝,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愧疚。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悲壮色彩。
综上所述,这首《平凉》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复杂感受。
心事密于茧,牵起万重思。
连蜷易生易断,蚕老不成丝。
吐出编成锦字,付与长江九折,鱼腹去何迟。
此意古人有,今竟见于兹。厚堆愁,浓抹泪,八行诗。
掩头藏尾,生防深意别人知。
顺著璇图还曲,笑展红笺还哭,哭了算归期。
冬尽不归去,翻说待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