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万叠涧中山,山翠林霏空色间。
怪得灯前誇泼墨,徐村昨日看山还。
千重万叠涧中山,山翠林霏空色间。
怪得灯前誇泼墨,徐村昨日看山还。
此画描绘的是山峦叠嶂,翠绿的山峰与雾气交织在空旷的天地之间,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画面中,山川的层次感丰富,每一层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自然之美。
“怪得灯前夸泼墨”,这句话巧妙地表达了观画者对画作的赞叹之情。在昏黄的灯光下,画中的山石、树木仿佛被浓墨重彩地渲染,生动而富有力度,让人不禁感叹画家技艺之高超。这不仅是对画工的赞美,也暗示了画作能够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如同亲眼所见一般,让人心生向往。
“徐村昨日看山还”,这里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徐村昨日的登山经历,与眼前的画作形成呼应。它不仅强调了画作的逼真与生动,还暗示了艺术作品能够超越现实,将记忆中的美好瞬间重现眼前,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深刻回忆和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绘画的魅力,以及艺术如何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想象。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艺术力量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行城外路,事事胜城中。
是处稻争绿,谁家莲忽红。
深篱幽户闭,小水暗渠通。
独坐谋诗句,何人识此翁。
楚调悠然抑更扬,四愁平子五噫梁。
身同落叶常无定,□比寒花似较长。
但喜有乡频得醉,不知何药号为狂。
芬香臭腐俱尘土,莫问桑田与海洋。
秋霖欲洗庾公尘,不管楼头客恨新。
塞雁又为江左客,菊花曾识晋时人。
百年虚谷先生老,一纪严州太守贫。
几向客右度重九。
苦无佳句答良辰。
落木包生意,来鸿定去期。
如何萧瑟气,有许楚臣悲。
重阳时节黄花近,老子情怀白发新。
点检客囊无一物,江湖七十五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