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类红莲甘白华,未惭明镜尚含葩。
还童岂必惊淮苑,祭酒应能壮汉家。
违雪雁犹依海屿,负冰鱼已上湖沙。
风光先向骚人发,多作瑶笺染绮霞。
昔类红莲甘白华,未惭明镜尚含葩。
还童岂必惊淮苑,祭酒应能壮汉家。
违雪雁犹依海屿,负冰鱼已上湖沙。
风光先向骚人发,多作瑶笺染绮霞。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首联“昔类红莲甘白华,未惭明镜尚含葩”,以红莲与白花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和美丽,即使在镜子中也依然绽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不因外界而改变的自信。
颔联“还童岂必惊淮苑,祭酒应能壮汉家”,通过“还童”与“淮苑”的对比,以及“祭酒”与“壮汉家”的关联,暗示了诗人对于青春活力的向往和对于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体现了他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兴盛的双重期待。
颈联“违雪雁犹依海屿,负冰鱼已上湖沙”,运用了雁与鱼的形象,分别代表了空中与水中的生物,它们在逆境中仍能坚持生存,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尾联“风光先向骚人发,多作瑶笺染绮霞”,将风光与骚人(诗人)联系起来,强调了自然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用瑶笺(珍贵的纸张)书写出如绮霞般绚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暮缆扁舟,一望好山色。
中有高隐流,浮名招不得。
庶几一遇之,扪萝循石壁。
遐哉箨冠人,幽居竟无迹。
斜阳照深涧,松影千寻直。
下有离离花,药名半可识。
欲采未携筐,此来殊浪掷。
思古不能忘,久坐迎贤石。
落叶如洒雨,峦气骤然黑。
无风疑有风,过耳一声砉。
我尚畏山精,未敢谈服食。
见贼哗相走,失律则有诛。
岂不畏军政,强懦同一途。
战罢按功罪,黑白互欺诬。
桃僵或李代,攻瑕且掩瑜。
计非厉选锋,畴其奋前驱。
值兹寇氛恶,同仇极海隅。
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
岂无翘关材,英风冠万夫。
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
盘根畏利器,况乃摧朽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