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石禅·其一》
《赠石禅·其一》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

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

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

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禅意与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在日常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体悟。

首联“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开篇即以“落寞”二字点出僧侣生活的孤独与清寂,暗示了他们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接着“楚两僧”可能是指两位僧侣,也可能暗指一人内心的两个层面,通过对比“空粱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摒弃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颔联“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炊饭、煎茶这些日常琐事,在他们看来,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修行的一部分,倚藤则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平静。

颈联“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将时间的跨度拉长,从一夜的相思到百年的滋味,通过“减明月”和“话深灯”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中对情感的淡泊和对内心深处的探索。相思之情随时间消逝,如同明月渐隐,而内心深处的对话,则如同深灯下的温暖,照亮了心灵的旅程。

尾联“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僧侣生活与修行的深刻理解。清凉未舍,意味着即使在清凉的禅境中,也未曾放弃对人世间因果的理解与实践。人天果,可能指的是人与天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行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禅机第几乘,则暗示了修行的层次与深度,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舟次安山驿尚书蹇公奉敕南归仆与公素北行临岐执别情见乎辞

同来不同归,临分俱惨戚。

昨日别家情,何如此时剧。

悠悠北逝川,杳杳南飞翼。

天寒道路遥,相望恒相忆。

(0)

满江红.旅中感怀

作客他乡,忽动我、一声长叹。

难回首、少时情事,风流云散。

结客黄金成逝水,凌云词赋余霄汉。

到中宵、抚剑扪雄心,犹难按。沽醹醁,裘常典。

题诗句,髯空撚。纵穷途阮籍,豪情弥见。

同学人夸车十乘,半生我负书千卷。

笑而今、踪迹类飘蓬,何曾惯。

(0)

浣溪沙

路转峰回石径斜。小桥流水那人家。

满身香雾点松花。

柳弱正眠蚕正起,笋尖初出韭初芽。

离愁如絮绕天涯。

(0)

柳枝词

绿树阴阴映酒旗,欲牵春色上柔枝。

年年为惜征夫别,折尽东风总不知。

(0)

武陵秋景

湖上芙蓉近小舟,晓来清泪对花流。

吴州客自伤长夜,不为西风怨早秋。

(0)

送弟溥试春官

少小离家侍禁闱,人间天上两依稀。

朝迎凤辇趋青琐,夕捧鸾书入紫薇。

银烛烧残空有梦,玉钗敲断未成归。

年年望汝登金籍,同补山龙上衮衣。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