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庵栖隐乱云中,双径嵯峨望莫穷。
百尺寒松侵日月,千寻瀑布落虚空。
竹炉茶沸黄昏雨,瓦鼎香消白昼风。
定起蒲团犹有籁,猿啼虫语湿花丛。
高庵栖隐乱云中,双径嵯峨望莫穷。
百尺寒松侵日月,千寻瀑布落虚空。
竹炉茶沸黄昏雨,瓦鼎香消白昼风。
定起蒲团犹有籁,猿啼虫语湿花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入住高庵的宁静生活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首联“高庵栖隐乱云中,双径嵯峨望莫穷”以夸张的手法,将高庵置于云雾缭绕之中,双径蜿蜒曲折,难以尽览其全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颔联“百尺寒松侵日月,千寻瀑布落虚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壮丽,百尺寒松直插云霄,似乎要与日月争辉;而千寻瀑布则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落入虚无的空间,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颈联“竹炉茶沸黄昏雨,瓦鼎香消白昼风”转而描写僧人的日常生活,竹炉上茶水沸腾,黄昏时分细雨飘洒,瓦鼎中的香料在白天的微风中逐渐消散,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状态。尾联“定起蒲团犹有籁,猿啼虫语湿花丛”则通过僧人在蒲团上打坐时听到的自然之声,如猿啼、虫鸣,以及这些声音落在湿润的花丛中,进一步强化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庵环境的描绘和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佛教修行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以及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凤皇城南玉山高,石脚耸立争雄豪。
攒峰胎玉气色润,百泉透云流不尽。
万古分明对眼开,五烟窈窕呈祥近。
有客师事金身仙,用金买得山中田。
闲开玉水灌芝草,静醉天酒松间眠。
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水玉丁东不可闻,冰华皎洁应如待。
秋风引吾歌去来,玉山綵翠遥相催。
殷勤千树玉山顶,碧洞寥寥寒锦苔。
蜀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已谓无妖土,那知有祸胎。蕃兵依?柳,蛮旆指江梅。
战后悲逢血,烧馀恨见灰。
空留犀厌怪,无复酒除灾。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贫移未得,愁上望乡台。
扰扰走人寰,争如占得闲。
防愁心付酒,求静力登山。
见药芳时采,逢花好处攀。
望云开病眼,临涧洗愁颜。
春色流岩下,秋声碎竹间。
锦文苔点点,钱样菊斑斑。
路远朝无客,门深夜不关。
鹤飞高缥缈,莺语巧绵蛮。
养拙甘沈默,忘怀绝险艰。
更怜云外路,空去又空还。
襄阳耆旧别来稀,此去何人共掩扉。
唯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