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竿袅袅隔城东,代马临江壁已空。
赤祲满天休望气,黑云压阵更佔风。
牙旗早失刘开府,金印新悬张总戎。
此日穹庐犹遍野,殊恩漫锡守虔功!
旌竿袅袅隔城东,代马临江壁已空。
赤祲满天休望气,黑云压阵更佔风。
牙旗早失刘开府,金印新悬张总戎。
此日穹庐犹遍野,殊恩漫锡守虔功!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与历史变迁的深刻主题。首联“旌竿袅袅隔城东,代马临江壁已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战场的景象,旌旗飘扬,战马临江,而城墙却已空无一人,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历史沧桑感。
接着,“赤祲满天休望气,黑云压阵更佔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红色的雾气弥漫天空,预示着战争的激烈;黑色的云层压低,暗示着敌军的逼近,风势也似乎为战争助威,增加了紧张感和动态感。
“牙旗早失刘开府,金印新悬张总戎”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权力的更迭。昔日的刘开府失去牙旗,象征着权力的丧失;而张总戎新挂金印,则代表了新的权力秩序的建立。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最后,“此日穹庐犹遍野,殊恩漫锡守虔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但昔日的痕迹(“穹庐”)仍然遍布大地,象征着历史的痕迹难以抹去。同时,诗人也对那些守护虔州的人给予了肯定,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贡献也是值得铭记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与历史变迁的主题,既有对战争残酷的反思,也有对历史人物贡献的肯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志士居世间,要为鹤鸣皋。
谁能如羊豕,料拣充豢牢。
吾邦孙卿子,闭门长蓬蒿。
慨然请治剧,不惮簿领劳。
地虽百乘小,名与九顶高。
老翁喜相语,得见今官曹。
令行有盗奔,冬煖无儿号。
君岂求人知,知亦未易遭。
大哉龙伯国,乃欲举六鳌。
区区毕吏部,竟日把两螯。
且当置是事,痛饮读离骚。
益州古建国,远自蚕丛来。
吾敢怪鳖灵,人有化牛哀。
惟爱老翁井,苏仙手所开。
乘轺难少留,门前厩吏催。
愧子远相送,同把岩下杯。
至今梦见之,石壁青崔巍。
岂伊四座客,能屈一世才。
去者不可招,至者不可推。
故乡乔木莫知年,闻道端居似玉川。
勿谓鲁侯吾不遇,试言卫政子奚先。
传家学问三冬足,插架文书四库全。
颇复因君怀柱史,当时高会有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