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浓若滴,灌木翠如流。
云起知将雨,风来乍似秋。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
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
好山浓若滴,灌木翠如流。
云起知将雨,风来乍似秋。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
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浓郁与树木的翠绿,仿佛山间之景跃然纸上。首句“好山浓若滴”,以“浓若滴”形容山色之深邃,如同墨汁滴落,形象地勾勒出山的厚重与生机。接着,“灌木翠如流”,以“翠如流”描绘灌木丛的翠绿,犹如流动的绿色溪流,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云起知将雨,风来乍似秋”,这两句通过云的聚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以及微风吹拂时带来的凉爽感,巧妙地将季节的变换融入画面之中,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和谐。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在高楼上静心阅读的情境,与外界的喧嚣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最后,“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诗人引用了三国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例子,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高位,但并无世俗的忧虑和困扰,暗示了对自由和超脱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
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煖气,炎云空赫曦。
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
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
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
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