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材圆,相成□不偏。
守规心已正,受省礼仍全。
有节通贞干,无邪抱直弦。
向非兼羽翼,何得札俱穿。
刻□□材圆,相成□不偏。
守规心已正,受省礼仍全。
有节通贞干,无邪抱直弦。
向非兼羽翼,何得札俱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樊铸的作品,名为《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箭括》。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严谨态度和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刻□□材圆,相成□不偏。”这里,“刻”意味着雕琢或打磨,而“材”指的是物质原料。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物我两忘、追求完美无瑕的心境。"相成"则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不偏"则是对这种状态的一种肯定。
“守规心已正,受省礼仍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遵循规范和保持道德完整性的重视。"守规"意味着坚守礼制或规矩,而"心已正"则显示出内心的端正与纯洁。"受省"是接受检验的意思,"礼仍全"则说明诗人在礼节上毫不逾越。
“有节通贞干,无邪抱直弦。”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有节”意味着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贞干”则形容内心之纯净无瑕。"无邪抱直弦"则是对这种品质的肯定,"直弦"象征着正直无私。
“向非兼羽翼,何得札俱穿。”这两句通过箭与弓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卓越和完成艰难任务的决心。“向非”意味着面对困难或挑战,“兼羽翼”则是希望增强自己的能力。"何得札俱穿"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射箭穿透目标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段摘录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德、严于律己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士大夫阶层对个人修养与道德规范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