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挑灯、共听檐雨,问谁催动行色。
风前千点离亭恨,惟有落梅知得。王谢宅。
记前度斜阳,燕子曾相识。花香露舄。
无计强追随,阳关声断,回首暮云隔。
文章贯,合上薇垣梧掖。征鞍底事江北。
青衫莫对韩彭著,还是玉麟佳客。须记忆。
有衿佩锵锵,正愿依重席。荼未折。
次第牡丹开,一樽留待,相与醉寒食。
正挑灯、共听檐雨,问谁催动行色。
风前千点离亭恨,惟有落梅知得。王谢宅。
记前度斜阳,燕子曾相识。花香露舄。
无计强追随,阳关声断,回首暮云隔。
文章贯,合上薇垣梧掖。征鞍底事江北。
青衫莫对韩彭著,还是玉麟佳客。须记忆。
有衿佩锵锵,正愿依重席。荼未折。
次第牡丹开,一樽留待,相与醉寒食。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矩的《摸鱼儿·送邵瓜坡赴含山尉》,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全篇词语优美,意境幽远,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限留恋。
“正挑灯、共听檐雨,问谁催动行色。”开篇即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景。夜深人静,只有檐前细雨的声音和挑灯的光影,似乎一切都在提醒着主人公要启程赴任。
“风前千点离亭恨,惟有落梅知得。”这里用了“风前”和“落梅”来描绘离别之情。风中飘散的梅花寂寞而又凄美,它们似乎是唯一理解离愁的人。
“王谢宅。记前度斜阳,燕子曾相识。”诗人提及了历史上著名的王、谢两大家族的豪宅,以及与友人在斜阳时光的往事。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朋友情谊深厚的珍视。
“花香露舄。无计强追随,阳关声断,回首暮云隔。”这里通过鲜明的感官细节,如花香与露水,传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留存的无奈。而“阳关”一词,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阳关三叠》的离别之情。
“文章贯,合上薇垣梧掖。征鞍底事江北。”诗中多次出现对历史文化的引用,如“王谢宅”和“文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对传统美学的继承。
“青衫莫对韩彭著,还是玉麟佳客。须记忆。”这几句词通过“青衫”、“韩彭著”等意象,强化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品格高尚的朋友深切的怀念。
“有衿佩锵锵,正愿依重席。荼未折。”词中不乏动人听闻的声音,如“锵锵”、“荼未折”,这些生动细节,都在强调着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友谊的珍视。
“次第牡丹开,一樽留待,相与醉寒食。”结尾处,通过牡丹盛开的情景,以及一杯酒的留待,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祝福。
星靥脂红,山眉黛绿,良宵门户愔愔。
兰麝中衣,香囊合字霏金。
流萤点点无心扑,绕雕阑、又上罗襟。
正云屏,低度双星,银汉斜临。
秋期密约年年好,任人间儿女,乞巧穿针。
自送春归,可怜盼到而今。
相思一雨柔肠转,更休论、远水遥岑。
影伶俜,露浥鸦鬟,月照鸳衾。
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
夜潮乍起芦根,浪浦估帆催歇。深杯倦泼。
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
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
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
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
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夜月。
山送月来,水漂花出,一片吴墟焦土。
坡陀衰草下牛羊,镇苍凉、废谯沈鼓。青芜漫赋。
叹残霸、都倾一顾。话遗尘、有故宫归燕,伤心高处。
登临阻。玉槛瑶梯,梦断香屧步。
只馀秋色过墙来,做愁颦、岫眉当户。霜笳暗度。
恁吹彻、觚棱无主。剩荒丘,夜夜啼乌更苦。
衰帽西风侧,骤雁声催送,暮城寒色。
灯院雨昏,晚花中酒,愁浸肠窄。
倚歌扇高楼,四弦和泪诉掩抑。见数峰、江上碧。
想故国云横,几行归尽,又作早秋南旅,有情堪忆。
残夕。檐铃断滴。唤素娥、澹洗铅饰。怕闻邻笛。
明朝窥镜,鬓华暗白。
误旧约、青鸾信乖,春梦如过翼。念远客、应惯识。
漫岁餐稀逢,重门无字寄得。恨隔霜榆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