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沈融谷回浙秋试》
《送沈融谷回浙秋试》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青云直上乡关路,寄别题诗惜柳条。

郡幕已深庭树影,秋江还拟桂香飘。

三春去马迟征雁,九夏归人独听潮。

才子声名应此日,十年回首话非遥。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释函是的《送沈融谷回浙秋试》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青云直上乡关路,寄别题诗惜柳条”,开篇即描绘出一幅送别图景。青云直上象征着友人前程似锦,而“惜柳条”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柳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此处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颔联“郡幕已深庭树影,秋江还拟桂香飘”,进一步渲染了送别场景的氛围。郡幕已深,暗示时间的流逝,庭树影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环境。秋江拟想桂香飘,则将自然美景与离愁别绪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季节更替之美,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颈联“三春去马迟征雁,九夏归人独听潮”,通过“去马”、“征雁”与“归人”、“听潮”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离别与归来的感慨。去马与征雁象征着友人的远行,而归人与听潮则预示着未来的重逢。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化了主题。

尾联“才子声名应此日,十年回首话非遥”,是对友人才华与未来的期许。在此日,友人的才华得以展现,十年后,两人相聚之时,回忆起今日的分别,一切似乎并不遥远。这一联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在送别之际,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离别,更展望了未来重逢的可能性,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茉莉花

火令行南国,彤云间丹霞。

之子方热中,濯濯冰雪花。

植根却月盘,趣驾七香车。

(0)

元夜三首·其三

火独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0)

舟中

下水南风未觉难,我舟不动稳如山。

东西日月寻常事,变化烟云顷刻间。

沙鸟似惊皆退避,林峦如画亦浑閒。

归期只欲长安近,屈指何时到北关。

(0)

李忠甫见惠长笺以诗谢之

寂寂罗雀门,日见交游疏。

短李不我弃,一年憩琴书。

青衿孺子辈,共喜得范模。

黄鹄有远志,樊笼不可拘。

今将舍我去,雅意何勤渠。

骈俪出妙语,简洁无费辞。

捲置怀袖间,报之欠琼琚。

惟期在明秋,刷羽摩天衢。

(0)

晚菊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0)

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