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开一窍,神斧凿玲珑。
登天从此路,人在绿云中。
何年开一窍,神斧凿玲珑。
登天从此路,人在绿云中。
这首诗描绘了西樵山通天台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之美。
“何年开一窍,神斧凿玲珑。”这两句以疑问和赞叹的口吻,描绘了通天台的形成过程,仿佛是神斧开凿而成的奇景,玲珑剔透,引人遐想。这里的“窍”字形象地表现了通天台的空洞或通道之感,而“神斧”则赋予了这一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神秘色彩。
“登天从此路,人在绿云中。”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通天台作为通往仙境之路的独特魅力。站在通天台上,仿佛能直抵天际,而诗人置身其中,却如同在一片翠绿的云海之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绿云”不仅指真实的云雾缭绕,更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通天台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更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黍稷无恶种,方苞藉良农。
淳化混无外,殊疆蔼同风。
海滨昔未洽,盗弄潢池中。
胜残无善政,矧日劳兵戎。
龚叟达事变,嘉言契清衷。
鈇锧何所施,钩锄日成功。
鸡豚被封域,桑麻翳垣墉。
天子念循良,召对明光宫。
醉客雅轻事,临歧愿追从。
厚意难重违,归轩相与同。
终藉哲人语,清风傃渊冲。
小人徇其末,所得竟无庸。
君子喻其大,道义在所攻。
联裾治水衡,迟暮何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