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枯根不死,春到又敷荣。
独有愁根在,非春亦自生。
草枯根不死,春到又敷荣。
独有愁根在,非春亦自生。
这首诗名为《草》,是宋代诗人真山民所作。诗中以草的枯荣为象征,表达了深深的愁绪。"草枯根不死",形象地描绘了草虽然表面枯萎,但生命力顽强,根部依然坚韧;"春到又敷荣",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会带来生机,草木重新繁茂。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独有愁根在",将愁绪比喻为一种无形的根,即使没有春天的触发,它也会自行生长,反映出内心的苦闷和无法摆脱的忧愁。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物,借草之枯荣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大李班棘位,国法铸鼎存。
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
毕弋开一网,下车泣群冤。
好生钦恤哉,资始尊乾元。
参辟兴何世,奏谳谁能原。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
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
五听夙申戒,三宥仍平反。
小臣忝末职,受宪敢不惇。
迈种愧咎繇,愿察嘉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