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何曾梦孔颜,百川东逝可西还。
须当痛惜桑榆日,莫把光阴当等閒。
脚板何曾梦孔颜,百川东逝可西还。
须当痛惜桑榆日,莫把光阴当等閒。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夜枕作》。诗中以“脚板何曾梦孔颜”开篇,借以表达对古代圣贤孔子和颜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的反思。接下来,“百川东逝可西还”,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如同东流的江河无法回头。诗人以此警示自己及读者要珍惜时光,不要将其视为寻常之事。
“须当痛惜桑榆日”一句,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宝贵,将“桑榆日”比喻为晚年,提醒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要倍加珍惜,不让时光虚度。“莫把光阴当等閒”则直接告诫人们不要轻视时间,要懂得利用每一刻,让生活充满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修为和生命意义的追求。吴与弼作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道德哲学思想,这首《夜枕作》也不例外,体现了他对人生、时间以及自我修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