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隆祀典羡开先,继美端须赖后贤。
七点文星齐射斗,一枝彩笔独凌天。
门墙何止观瞻壮,灵爽从教赫濯传。
愧我无能堪附骥,空随瞻礼乐年年。
特隆祀典羡开先,继美端须赖后贤。
七点文星齐射斗,一枝彩笔独凌天。
门墙何止观瞻壮,灵爽从教赫濯传。
愧我无能堪附骥,空随瞻礼乐年年。
这首诗赞美了陈握卿在丙寅年兴建魁星堂的壮举,表达了对这一文化盛事的赞赏与期待。首联“特隆祀典羡开先,继美端须赖后贤”直接点明了对陈握卿此举的羡慕与敬佩,认为他的行为不仅开创了新的祭祀典礼,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颔联“七点文星齐射斗,一枝彩笔独凌天”运用比喻手法,将魁星堂比作璀璨的文星,陈握卿的才华则如同独占云霄的彩笔,形象地描绘了魁星堂的辉煌与陈握卿个人的卓越成就。
颈联“门墙何止观瞻壮,灵爽从教赫濯传”进一步强调了魁星堂建筑的雄伟壮观,以及陈握卿精神的传承意义,暗示其影响深远。尾联“愧我无能堪附骥,空随瞻礼乐年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谦之情,同时流露出对陈握卿及其事业持续关注与敬仰的态度,每年都会参加庆典以示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握卿兴建魁星堂事件的颂扬,展现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才德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和尊重。
莘郊投耒兴,六百奠殷祀。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秋容满苕溪,天籁生菌阁。
幽怀对萧辰,意味更冲泊。
招朋倾一盛,相与慰牢落。
抵掌谈世事,亦可资一噱。
须臾白玉盘,高挂青绡幕。
赏心与景会,喜极悲还作。
渺然望西南,慨想旧猿鹤。
岂无首丘情,归去事耕凿。
奈何朝廷上,聚铁方铸错。
弃置勿复道,洗盏更深酌。
我老倦吟诗,无悰纪行乐。
故人诗筒来,晨檐有鸣鹊。
黄花有鉴能品人,俗士往往遭眼白。
独怜寂寞陶长官,到死同盟不相释。
至今采采东篱诗,千载晶光犹陆离。
獶人妙质久无记,羞对纷纷女曹儿。
子今风尘走异县,故山举头不可见。
奈何友此隐逸花,三嗅幽香意中恋。
我闻瀛堧足隑州,梦生八翼飞秋秋。
不须苦觅菊山句,晚节相期拂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