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这首诗《今月曾经照古人》由清朝胤禛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与永恒月光的深刻思考。
首联“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诗人以月光为喻,指出无论经过多少次的打磨清洗,其本质的纯净与真实都无法被改变,月光始终保持着它一贯的清澈与新鲜。这里不仅描绘了月光的自然属性,也隐含着对人性、真理不变性的哲思。
颔联“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诗人将目光投向当下与过去,提出既然月光此刻照耀着我们,那么在过去,它同样照亮了古人。这一联巧妙地运用对比,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和月光的永恒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连贯与宇宙的浩渺。
颈联“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诗人转而探讨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用“冉冉”形容时间的流逝,用“往迹”和“飞尘”象征过往与世事的消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间万物变化的无奈。
尾联“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诗人想象自己能够超越世俗,直入清虚之境,与月亮一同长伴,寄托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这一联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审美情趣。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
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
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
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廉问帝难人,朝庭辍重臣。
入山初有雪,登路正无尘。
去国鸣驺缓,经云住旆频。
千峰与万木,清听雨情新。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怀惠欲移家。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
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
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
婴啼鼎上去,老貌镜前悲。
却顾空丹灶,回心向酒卮。
醺然耳热后,暂似少年时。
更将何面上春台,白事无成老又催。
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