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过人其倍十,词艺即今谁跂及。
万卷收藏富编集,诗人阃域称优入。
西州书生学穿执,朅来东游为丝粒。
十分折腰敢长揖,欲吐壮怀还自吸。
朋从调笑斗捷给,狂言偶发难收拾。
语意俳谐韵牵絷,不敢献公公密缉。
报章大是鲛人泣,一一珠玑落圆湿。
自惭思竭如空笈,口吻悲吟知窘急。
公才过人其倍十,词艺即今谁跂及。
万卷收藏富编集,诗人阃域称优入。
西州书生学穿执,朅来东游为丝粒。
十分折腰敢长揖,欲吐壮怀还自吸。
朋从调笑斗捷给,狂言偶发难收拾。
语意俳谐韵牵絷,不敢献公公密缉。
报章大是鲛人泣,一一珠玑落圆湿。
自惭思竭如空笈,口吻悲吟知窘急。
此诗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题为《通判苏君俞见和复次韵答之》。诗中对通判苏君俞的才华与词艺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谦逊与努力。
首句“公才过人其倍十”,直接赞美了苏君俞的才能远超常人,且超出十倍不止,显示出对其卓越能力的高度认可。接着,“词艺即今谁跂及”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苏君俞在文辞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及,凸显其在文学领域的独特地位。
“万卷收藏富编集,诗人阃域称优入”两句,描绘了苏君俞丰富的藏书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他在诗歌领域内的杰出成就。诗人以“优入”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苏君俞在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接下来,“西州书生学穿执,朅来东游为丝粒”两句,通过对比苏君俞从西州到东游的经历,展现了他求学与成长的过程。其中“穿执”与“丝粒”分别比喻学习与技艺的精进,体现了苏君俞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十分折腰敢长揖,欲吐壮怀还自吸”两句,表达了苏君俞在面对高人时的谦逊态度与内心的激荡情感。诗人通过“折腰”与“长揖”的动作,生动描绘了苏君俞在表达敬意的同时,内心充满豪情壮志却又克制自我。
“朋从调笑斗捷给,狂言偶发难收拾”两句,描绘了苏君俞与朋友间的轻松愉快氛围,以及他在交谈中偶尔流露出的率真与激情。诗人以“调笑”与“斗捷给”展现了友谊的和谐与乐趣,同时也暗示了苏君俞性格中的活泼与直率。
“语意俳谐韵牵絷,不敢献公公密缉”两句,揭示了苏君俞在创作时的严谨态度与对语言韵律的敏感把握。诗人通过“俳谐”与“韵牵絷”描绘了苏君俞在文学作品中追求和谐与美感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如此高水准的作品时的敬畏与自省。
最后,“报章大是鲛人泣,一一珠玑落圆湿”两句,将苏君俞的作品比作鲛人的眼泪,比喻其作品如同珍珠般珍贵与动人。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美了苏君俞作品的高雅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深深感动。
“自惭思竭如空笈,口吻悲吟知窘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可能存在的局限与不足的自省,以及在面对苏君俞这样杰出的文学家时,内心感到的紧迫与压力。诗人通过“空笈”与“窘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创作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追求的执着与热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通判苏君俞才华与词艺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省与努力,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形象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苏君俞这位文学大家的敬仰之情。
一春不是不寻春。
终是不忺人。
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
短帽怕黏飞絮,轻衫压扑游尘。
暖香十里软莺声。
小舫绿杨阴。
梦随蝴蝶飘零後,尚依依、花月关心。
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松风掩昼隐深清。
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
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
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
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
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