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谢太傅,登眺此江东。
宰物仍高韵,清言见道风。
早齐东海德,晚配始兴功。
曹植诗多怨,羊昙恸复穷。
闾阎葵扇在,烟霭石城空。
远想非无士,从游讵有公。
一墩当水白,三月落花红。
更作书生咏,青山夕照中。
昔闻谢太傅,登眺此江东。
宰物仍高韵,清言见道风。
早齐东海德,晚配始兴功。
曹植诗多怨,羊昙恸复穷。
闾阎葵扇在,烟霭石城空。
远想非无士,从游讵有公。
一墩当水白,三月落花红。
更作书生咏,青山夕照中。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题为《赋得谢公墩》,通过描绘谢公墩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昔闻谢太傅,登眺此江东”,开篇即点出谢公(指东晋名相谢安)曾在此地登高远眺,引出对谢公的怀念。接着“宰物仍高韵,清言见道风”两句,赞美谢公治理国家的高超才能和言论中的道德风范。
“早齐东海德,晚配始兴功”则以“东海德”和“始兴功”来概括谢公早年和晚年的事迹,显示出其一生的辉煌成就。“曹植诗多怨,羊昙恸复穷”两句,借曹植的诗歌和羊昙的哀痛,进一步表达了对谢公才华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闾阎葵扇在,烟霭石城空”描绘了谢公墩周围的环境,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自然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怀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远想非无士,从游讵有公”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社会缺乏类似人物的遗憾。
最后,“一墩当水白,三月落花红”描绘了谢公墩在水边的美丽景象,春日里落花满地的生动画面,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谢公精神的象征性表达。“更作书生咏,青山夕照中”则以书生吟诵诗歌的形象,将整个场景融入到夕阳西下的青山之中,赋予了整首诗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谢公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