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生,住在龙山之下迂江之湄。
平生读书忘渴饥,三旬九食寒无衣。
口掉三寸舌,不顾人是非。
前年别华顶,来游东海涯。
今年还天台,去采黄金芝。
秋风萧萧吹苧衣,遥望宫前浮云飞。
岂不闻苏季子六国印,百里奚五羖皮。
人生出处各有时,子当还山歌我诗。
戴先生,住在龙山之下迂江之湄。
平生读书忘渴饥,三旬九食寒无衣。
口掉三寸舌,不顾人是非。
前年别华顶,来游东海涯。
今年还天台,去采黄金芝。
秋风萧萧吹苧衣,遥望宫前浮云飞。
岂不闻苏季子六国印,百里奚五羖皮。
人生出处各有时,子当还山歌我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戴先生的人物形象,他居住在龙山之下,江水之畔,一生以读书为乐,不为物质所困,言语犀利,不畏人言。诗中提到他曾在前年离开华顶,去年游历东海,今年又返回天台,去寻找传说中的黄金芝。秋天的风吹动着他的苧麻衣裳,他遥望着宫殿前的浮云,似乎在思考人生的归宿与价值。
诗人通过对比苏秦的六国印和百里奚的五羖皮,表达了对戴先生人生选择的理解与赞赏。认为人生的选择各有其时,戴先生应当回归山林,吟唱自己的诗歌。整首诗通过对戴先生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选择的深刻思考。
山人袖携古琴来,形模拙丑腹破穿。
上两金字亦残漫,自云得自十年前。
十年前宿野店间,野店岑寂无炊烟。
只将百钱乞翁媪,回买湿薪煨涧泉。
老翁持出一木段,刀痕凿痕斧痕满。
秀才望见三叹羡,学琴以后何曾见。
此是成都雷氏为,揩摩雷字分明现。
持归修治调曲成,曲成他人不肯闻。
初弹羑里可释憾,再鼓广陵如雪冤。
将归古操次第传,龙入我舟何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