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原舟次逢董思白先生·其三》
《平原舟次逢董思白先生·其三》全文
明 / 李孙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至人不碍世,出处亦何情。

闻道纶扉上,于今待老成。

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

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的隐士形象,他不被世俗所束缚,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通过“至人”这一称谓,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至人不碍世,出处亦何情”,开篇即点明了这位隐士的与众不同之处——他虽身处世间,却能超脱世俗,无论选择出仕还是归隐,都不受外界情感的影响。这种超然的态度,正是“至人”的境界。

接着,“闻道纶扉上,于今待老成”,进一步描述了这位隐士在官场上的态度。他似乎在等待着成熟老练的人才,这既是对后辈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体现了其深沉的为官之道和对人才的重视。

“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隐士比作凤凰,而自己则如同微小的鸣蝉。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愿意将自己的才华交付给更有才华的人,体现了谦逊与无私的精神。

最后,“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冥鸿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猿鹤则是常用来形容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隐士形象。诗人希望过着像冥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无需为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才的尊重与谦逊的品质,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孙宸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猜你喜欢

题小景二首·其二

苍苍嘉树阴,高阁临江渚。

水光映山色,长夏不知暑。

幽人系小舟,来此坐容与。

啸傲涤烦襟,谁能送清湑。

(0)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柴门掩晴昼,往来人迹疏。

茅檐荫槐柳,鸣鸟近吾庐。

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

小圃时雨霁,提筐剪春蔬。

有酒还自斟,心与天壤俱。

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

试问风月侣,知我意何如。

(0)

华阴怀古

西出潼关到华阴,油然清兴发胸襟。

希夷洞口荒苔合,玉女峰头古木森。

扪虱忆谈当世务,却金曾愧故人心。

可怜隐显俱陈迹,落日风寒起暮砧。

(0)

非烟非雾掩晴晖,九陌行人势莫违。

梁上曾因歌韵起,驿前长逐使旌飞。

几番雨打方归地,一阵风吹又上衣。

自是甘心云外客,纤毫不许到林扉。

(0)

鹊桥仙.自述

儒冠相误,虚名相误,衰病又还相误。

自怜身世总无成,乾枉了、青春虚度。

书生曾做,京官曾做,方面也曾亲做。

颠来倒去竟如何,只落得、一贫如故。

(0)

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一

信族豨夷越醢躬,太平无复用英雄。

高皇却堕先生计,世上何曾有赤松。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