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低扑。凉意含疏竹。闲倚红阑干几曲。
一点流萤闪绿。小窗月上迟迟。送来花影参差。
爱把湘帘半下,秋痕筛满罗衣。
湿云低扑。凉意含疏竹。闲倚红阑干几曲。
一点流萤闪绿。小窗月上迟迟。送来花影参差。
爱把湘帘半下,秋痕筛满罗衣。
这首《清平乐·雨后坐月》由清代女词人陆韵梅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月夜的静谧与美好。
开篇“湿云低扑”,描绘出雨后云层低垂的情景,仿佛湿润的云朵轻轻触碰着大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凉意含疏竹”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与宁静,疏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一丝丝凉爽之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之中。
接着,“闲倚红阑干几曲”描绘了主人公悠闲地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欣赏着四周的景色,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一点流萤闪绿”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一只绿色的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小窗月上迟迟”一句,将视线转向室内,月光透过窗户缓缓洒落,时间似乎因此变得缓慢而悠长。最后,“送来花影参差”和“爱把湘帘半下,秋痕筛满罗衣”两句话,不仅描绘了月光下花影交错的美丽景象,还通过主人公轻轻放下湘帘的动作,展现了她对这份宁静与美的深深喜爱与珍惜。同时,秋痕筛满罗衣的细节,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细腻与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成功捕捉了雨后月夜的独特韵味,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性正惟中,只这是、修仙秘诀。
若稍有偏颇,动生差别。
试向动中持得定,自然静里机通彻。
会三元、五气入黄庭,金花结。运火功,有时节。
海潮生,天上月。那一升一降,复圆复缺。
十月工夫无间断,一灵妙有超生灭。
更问予、向上事如何,无言说。
羡黄台公子,能办此、淡中清。
看璧月当胸,松风应手,一洗秦筝。
都来四条弦上,有几家乐府几般声。
秋水孤鸣老雁,春风百啭娇莺。嫩凉窗户酒初醒。
特地为渠听。写江南江北,无穷意思,字字分明。
悠扬博山烟底,把满怀幽恨一时平。
长记曲终时候,钱塘暮雨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