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阔烟生雨,涛高浪作声。
震翻琅主峤,环拱凤山城。
不藉冯夷力,能教海若惊。
乘秋长一望,绝胜广陵情。
水阔烟生雨,涛高浪作声。
震翻琅主峤,环拱凤山城。
不藉冯夷力,能教海若惊。
乘秋长一望,绝胜广陵情。
这首诗描绘了凤山八景之一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天一色、烟雨蒙蒙的自然风光。诗人以“水阔烟生雨,涛高浪作声”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波涛汹涌的画面,水与烟交织,雨与浪共鸣,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磅礴的氛围。
接着,“震翻琅主峤,环拱凤山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与水的壮美,琅主峤在风雨中显得更加巍峨,而凤山城则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静谧。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的雄伟与水的浩瀚相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藉冯夷力,能教海若惊”两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冯夷和海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冯夷是水神,海若是海神,诗人说自然的力量无需借助这些神灵之力,就能让它们感到震撼,强调了自然界本身的伟大力量。
最后,“乘秋长一望,绝胜广陵情”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他选择在秋天这样一个季节,远眺这壮丽的景色,认为这种体验远远超过了对广陵(扬州)的思念。这里的“广陵情”可能指的是对远方或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诗人通过眼前的美景,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雪霜载途风裂肌,有儿鹑结行且啼。
问儿何事乃尔悲,父母弃之前欲追。
木皮食尽岁又饥,夫妇行乞甘流离。
负儿远道力已疲,势难俱生灼可推。
与其疐尾莫我随,不如忍割从所之。
今夕旷野儿安归,明朝道殣非儿谁。
父兮母兮岂不慈,天伦遽绝天实为。
卜年执政虽咸腓,发廪有议常坚持。
昔闻而知今见之,仓皇援手无所施。
儿行不顾寒日西,哭声已远犹依稀。
上壶注水水缕明,中壶激箭移银星。
铜龙宛转吐余毒,闷杀长门不寝人。
情云心上如火色,泪涛湿透银蟾白。
三百六旬尚可支,二十五声消不得。
何人夜扣相如扉,千金买赋成何迟。
男儿酒后多情思,此意文君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