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闲居感怀二首·其一》
《闲居感怀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王以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0)
翻译
想要对天下尽善,穷困时也要对自己好。
若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落魄也无人亲近。
难道没有能与我为邻的人吗?人们都在世俗洪流中奔波。
老去死去有何意义,空有一顶头巾却无所作为。
古人学习,忧虑的是道义而非贫穷。
粗茶淡饭也有其深意,弯曲手臂睡觉保持本真。
东周那样的盛世已不可复制,孔子在洙泗河边传授大道。
为何只知求名逐利,孔子弟子也只是个忠诚的臣子罢了。
注释
达:追求。
善:使……好。
穷:贫困。
落魄:困顿失意。
邻:邻居,朋友。
岂:难道。
滔滔:众多。
逐:追逐。
老死:老去死去。
何益:有什么好处。
空:空虚。
古人:古代贤人。
忧:忧虑。
贫:贫穷。
疏食:粗食。
至味:极美的味道。
全真:保全真性。
东周: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作:复制。
洙泗滨:洙水和泗水边。
由求子:指孔子弟子颜回。
徒:仅仅。
具臣:忠诚的臣子。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以悟的《闲居感怀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达欲善天下”揭示了儒家的济世理想,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然而,“穷必善其身”则强调个人在困厄时应保持道德操守,不因环境而改变内心的纯净。

接下来,诗人通过“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表达了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身处困境也会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批评了那些随波逐流的人,认为他们“滔滔逐世尘”,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修养。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进一步指出,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直至老去,最终并无太大意义,反而可能空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因此,古人倡导“忧道不忧贫”,重视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物质富足。

最后两句“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借用孔子的典故,提倡简朴生活也能有深层的满足,保持心灵的完整和真实。诗人感叹,如东周那样的理想社会已不可再得,但他仍寄希望于像洙泗滨的孔子那样传播道德之道。

整首诗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儒家的道德理想。

作者介绍

王以悟
朝代:明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去世后,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
猜你喜欢

龙蜕洞

羽人游洞获龙骸,知是鳞潜蜕骨来。

岩穴嵌巉深数丈,惊人蛇虺隔凡才。

(0)

大涤洞

符札深投进玉函,琅琅震响穴难探。

隔凡不许游人到,一窦中藏万丈潭。

(0)

次韵顾次凤

笔端文字照千春,仙籍班联透几尘。

黄卷肯交同长物,白袍未信裹闲身。

至言落落常难合,俗眼悠悠少识真。

谁似江东顾夫子,月台对影只三人。

(0)

次韵次尹俊卿梅花绝句·其六竹梅

袖寒倚脩竹,暗起著人香。

联影黄昏月,亭亭上璧珰。

(0)

湖山十咏·其二

石罅微泉咽浅沙,沙头细草换年华。

疏篱酒旆管春事,倚马短檐梅著花。

(0)

本觉寺三过堂

门外惊风吹细沙,入门水气湛清华。

呼童试向林间看,岩桂应开第二花。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