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连雨,民心忧惧。妻子号饥,米无籴处。
珍重活衲僧福德聚,衲被蒙头无思无虑。
九旬禁足,钝鸟栖芦。三月安居,蛰虫坏户。
翻转铁面皮,嫌佛不肯做。
一春连雨,民心忧惧。妻子号饥,米无籴处。
珍重活衲僧福德聚,衲被蒙头无思无虑。
九旬禁足,钝鸟栖芦。三月安居,蛰虫坏户。
翻转铁面皮,嫌佛不肯做。
这首宋朝释绍昙的偈颂描绘了一幅战乱或灾荒时期的社会景象。诗中通过"一春连雨"和"民心忧惧",展现了百姓因持续的阴雨而生活困苦,粮食短缺,以至于"妻子号饥,米无籴处",生活艰难。诗人将希望寄托于"活衲僧",即行善的和尚,他们通过"福德聚"和"衲被蒙头"的形象,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求庇护和心灵的安慰。
"九旬禁足"暗示了某种戒律或规定,而"钝鸟栖芦"则比喻人们如笨拙的鸟儿只能暂时栖身于芦苇之中。"三月安居"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静修期,但在此处暗指人们期盼的安宁生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安居期,"蛰虫坏户"暗示了环境的恶劣,连昆虫都无法安生。
最后一句"翻转铁面皮,嫌佛不肯做",可能是对那些看似冷漠的佛门弟子的讽刺,指责他们面对苦难时未能积极行动,未能真正地帮助民众,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苦难和对救赎的渴望。
大雅久不作,此风日萧条。
纷纷世上儿,啁啾乱鸣蜩。
唯公妙句法,字字陵风骚。
如鼓清庙弦,听者无淫滔。
癯瘦藏具美,和平蓄馀豪。
思苦理自寄,志深言益高。
顾我吟风苦,知公心力劳。
世无杜陵老,谁知何水曹。
柳韦傥可作,论诗应定交。
柴门直面排青壁,山木凋霜疏寂历。
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
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
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