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编红槿障蓬茅,半近城闉半近郊。
苔绣曲蹊千万点,梅窥碧沼两三梢。
閒将今古浇胸臆,懒把荣枯问卦爻。
一自渔樵分席后,清泉白石与论交。
篱编红槿障蓬茅,半近城闉半近郊。
苔绣曲蹊千万点,梅窥碧沼两三梢。
閒将今古浇胸臆,懒把荣枯问卦爻。
一自渔樵分席后,清泉白石与论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的意境宁静而美好,语言生动而形象。
"篱编红槿障蓬茅"一句,以篱笆编织、红色的槿花作为田园景致的开篇,既描绘了农家院落的风貌,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半近城闉半近郊"则表明这隐居之地距城市不远也不近,恰好处于一处幽静而又不失便利的位置。
接下来的"苔绣曲蹊千万点"和"梅窥碧沼两三梢",分别描写了苔藓覆盖的小路上点点生机,以及梅花在碧水边偶尔探头的情景。这些细节的刻画,不仅丰富了诗中的意象,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静谧。
中间两句"閒将今古浇胸臆,懒把荣枯问卦爻",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这里的“閒”字用得恰到好处,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怀。
最后两句"一自渔樵分席后,清泉白石与论交",则是诗人隐居生活的一种写照。在自然界中,与渔樵(渔家之子、樵夫)一起分享席位,和清泉白石为伴,是对隐逸生活的最好诠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淡然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时间和生命本身深刻的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