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何所有,虚室有清弦。
素手偶为抚,秋心一渺然。
月摇寒岛树,风落夜山泉。
直自回元气,鸿濛太古前。
幽人何所有,虚室有清弦。
素手偶为抚,秋心一渺然。
月摇寒岛树,风落夜山泉。
直自回元气,鸿濛太古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静谧的室内弹奏古琴的情景,通过琴声传达出他内心的秋意和深远的情感。诗人以“幽人”指称这位隐士,暗示其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诗中“虚室有清弦”,既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空灵与纯净,也象征着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超脱世俗的力量。
“素手偶为抚,秋心一渺然”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弹琴者的手法与心境。素手轻抚琴弦,仿佛是自然界的微妙互动,而“秋心一渺然”则暗示了弹奏者内心深处的思绪如同秋天的景色一样深邃、遥远,充满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后四句“月摇寒岛树,风落夜山泉。直自回元气,鸿濛太古前”则将画面扩展至室外,通过月光、寒树、夜风、山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天地同呼吸的意境。月光轻轻摇曳着寒树,夜风轻拂过山泉,这一切都似乎在回应着宇宙最原始的生命力,回到了混沌未分、万物初生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对弹琴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层联系的思考。通过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柘上论功使节临,奏书倾动士人林。
沙墀通籍沾新宠,泽国鸣弦试好音。
郭畔黄芦宜日晚,水边红橘与秋深。
君才八九吞云梦,应笑离骚向此吟。
何年此招提,近在芝掌侧。
巉岩耸苍空,云雾蒙绝壁。
相传千岁僧,于此寄畴昔。
提携酌春酒,况乃社日逼。
俛仰天地间,一笑讵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