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方为乐,难禁一恸情。
缘空能澹定,度胜是平生。
骨髓诚何病,琴弦欲废声。
唱衣犹待瞑,霜露下严更。
寂灭方为乐,难禁一恸情。
缘空能澹定,度胜是平生。
骨髓诚何病,琴弦欲废声。
唱衣犹待瞑,霜露下严更。
这首诗《哭罗瘿公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寂灭方为乐,难禁一恸情”这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深沉哀痛的氛围之中。诗人以“寂灭”为乐,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缘空能澹定,度胜是平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的淡定与超然态度,以及对逝者一生的回忆与评价。这里的“缘空”可能指的是对世间事物的无常和虚空的认识,“度胜”则可能是对逝者生前成就或品德的高度赞扬。
“骨髓诚何病,琴弦欲废声”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逝者身体病痛的同情与哀悼,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琴声)在失去重要人物时的无力与沉默,象征着情感的压抑与无法释放。
最后,“唱衣犹待瞑,霜露下严更”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唱衣(即唱着挽歌的衣物)等待夜幕降临,霜露已降,严寒的夜晚更加衬托出哀伤的气氛。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个人情感、超然态度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
膂力期方壮,功名付众才。
朝廷不能出,轩冕傥时来。
贤者皆知此,劳生亦念哉。
暮年均暇逸,末路忍低回。
延阁通云汉,东垣接上台。
老成宜鹤发,绝足信龙媒。
脱落经纶际,从容里地开。
图书收旧素,池籞就穿栽。
松竹依陶令,儿童戏老莱。
尚知南郡富,肯使少游哀。
讵有东家问,端思齿杖陪。
会为三径客,幽屏谢尘埃。
陈公六十丐朱轮,豪气谁怜亦为贫。
原上鹡鸰深涕泪,枥间骐骥发精神。
山违折坂皆夷路,河透酾渠即要津。
千岁海棠死铁色,因君光彩会如新。
岭梅阴下驻旌旟,五月归更竹使符。
汉上川原连梦泽,郧人风俗语于菟。
奋髯曹吏知无事,坐啸云山得自娱。
建礼会朝兼夜直,羡君覢弩盛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