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松,盘山之松,天下松之宗。
盘山何处无松,法藏之松,盘山群松之祖龙。
十馀年来将谓田盘大略吾遍考,孰知盘龙之名今日吾方晓。
乃知理境本无穷,谁能一一研精讨。
昨夜不曾梦非熊,胡然而遇渭滨老。
盘之龙之而鳞甲拿云空,传神如遇陈所翁。
龙之盘,偃蹇夭矫蟠空山,设色不须杨契丹。
偓佺曾此食其子,香闻应遍一百里。
田畴不卖卢龙塞,其时佳荫之下常徙倚。
是松真龙,非龙不盘。宇宙万劫,云翠涛寒。
何处无松,盘山之松,天下松之宗。
盘山何处无松,法藏之松,盘山群松之祖龙。
十馀年来将谓田盘大略吾遍考,孰知盘龙之名今日吾方晓。
乃知理境本无穷,谁能一一研精讨。
昨夜不曾梦非熊,胡然而遇渭滨老。
盘之龙之而鳞甲拿云空,传神如遇陈所翁。
龙之盘,偃蹇夭矫蟠空山,设色不须杨契丹。
偓佺曾此食其子,香闻应遍一百里。
田畴不卖卢龙塞,其时佳荫之下常徙倚。
是松真龙,非龙不盘。宇宙万劫,云翠涛寒。
这首《盘龙松歌》由清朝诗人弘历创作,以盘山之松为题,描绘了松树的雄伟与神秘,以及它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独特地位。
开篇“何处无松,盘山之松,天下松之宗”,以“宗”字点明盘山松的地位,强调其作为松树之首的地位。接着“盘山何处无松,法藏之松,盘山群松之祖龙”,进一步说明盘山松不仅是松树之宗,更是群松之祖,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
“十馀年来将谓田盘大略吾遍考,孰知盘龙之名今日吾方晓”,表达了诗人对盘山松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过程,揭示了松树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接下来“乃知理境本无穷,谁能一一研精讨”,则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之间无限探索精神的赞美。
“昨夜不曾梦非熊,胡然而遇渭滨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偶遇智者的惊喜与感慨。随后“盘之龙之而鳞甲拿云空,传神如遇陈所翁”,描绘了盘山松的形态之美,如同画师陈所翁笔下的龙,生动传神。
“龙之盘,偃蹇夭矫蟠空山,设色不须杨契丹”,继续赞美松树的形态与色彩,强调其自然之美无需人工雕饰。最后“偓佺曾此食其子,香闻应遍一百里”,通过古代神话故事,进一步增强了松树的神秘色彩,同时暗示其香气远播的特性。
“田畴不卖卢龙塞,其时佳荫之下常徙倚”,描述了松树下人们休息、欣赏美景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是松真龙,非龙不盘”,再次强调了松树的非凡地位,将其比作真正的龙。“宇宙万劫,云翠涛寒”,以宏大的视角总结,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变化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盘山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用世故欲巧,拙者终近德。
人皆笑髯曾,我独长太息。
贫吾岂人为,问天天不痴。
君看松柏受,宁与春风期。
吾评孟浩然,雅意作诗人。
死经四百载,赋诗名愈新。
爵禄岂不赏,不义宁贱贫。
身虽遭放还,未必非得仁。
相期本林园,相厄乃霰雪。
不难屐齿去,所怕巾角折。
香烧古铜鼎,囊贮今墨帖。
欲醉竟不能,匆匆谢车辙。
白云英英行空山,白鹭矫矫去复还。
雨声骤来却小住,树色全绿或半殷。
谁家有屋茅三间,舂声未断横炊烟。
刈禾虽阻得治圃,造物所惠无一偏。
我亦愿此坐无田,千里顾上西江船。
经年扰子曾未厌,更烦车马相追牵。
客中无酒可醉子,聊书所见为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