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冬临兹,茭楗筹防水。
庚午稍移南,渡时为之喜。
今去城更远,计之以数里。
混流本无定,让地任其徙。
堤不过卫城,所幸乃在此。
黄河及浑河,何不亦若是。
实又不可行,无策愁曷已。
丙寅冬临兹,茭楗筹防水。
庚午稍移南,渡时为之喜。
今去城更远,计之以数里。
混流本无定,让地任其徙。
堤不过卫城,所幸乃在此。
黄河及浑河,何不亦若是。
实又不可行,无策愁曷已。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阅滹沱河言怀》。全诗以滹沱河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河流流动规律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丙寅冬临兹,茭楗筹防水”,描绘了冬季滹沱河的景象,通过“茭楗”这一防洪设施,展现了古人对河流水患的防范意识。接下来“庚午稍移南,渡时为之喜”,描述了河水流向的变化,人们在渡河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
“今去城更远,计之以数里”,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滹沱河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既是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接着“混流本无定,让地任其徙”,诗人借河流的自然流动,表达出事物变化无常、顺应自然的道理。
“堤不过卫城,所幸乃在此”,强调了堤坝对于保护城市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庆幸。最后,“黄河及浑河,何不亦若是”,将滹沱河与其他大河相比较,提出疑问,引人深思。而“实又不可行,无策愁曷已”则表达了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滹沱河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成就,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厚造诣。
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