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华兰麝在荒丘,光气长如匹练流。
南国美人元有数,江东天子自无愁。
丽华兰麝在荒丘,光气长如匹练流。
南国美人元有数,江东天子自无愁。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沉的哀愁。"丽华兰麝在荒丘,光气长如匹练流",开篇以“丽华”暗指金陵,将金陵比作散发着香气的兰花与麝香,即便在荒凉之地,其光芒依然如同流动的丝带般绵延不绝,展现出金陵虽历经沧桑,但其独特的魅力依旧不减。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金陵昔日的繁华与辉煌,也暗示了其如今的衰败与荒凉。
"南国美人元有数,江东天子自无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南国美人"象征着金陵的美丽与风韵,而"江东天子"则代表了金陵曾经的统治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金陵往昔繁荣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现今繁华不再的感慨。"元有数"与"自无愁"的对比,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金陵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这一过程的深刻感受。它不仅仅是一首咏史之作,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哲思,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
天上必应霜露早,桂丛凋尽饱青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