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龙蛇夭矫,半山风雨凭陵。
谁为梅花赋手,能回古木寒藤。
千尺龙蛇夭矫,半山风雨凭陵。
谁为梅花赋手,能回古木寒藤。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以“千尺龙蛇夭矫,半山风雨凭陵”开篇,将画面中的古木与自然界的风雨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龙蛇般的古木在半山腰上蜿蜒起伏,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风雨的侵袭则赋予了这幅画面以生命力和动感。
接下来,“谁为梅花赋手,能回古木寒藤”两句,则引入了梅花这一意象,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叹。梅花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更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古木和寒藤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力量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极高评价。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成功地将视觉形象转化为情感体验,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自然的壮丽。
小梅幽绝。向冰谷深深,云阴羃羃。
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臞风骨。
任他万红千紫,句引狂蜂游蝶。
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喜得。化工力。
移根上苑,向阳和培植。
题品还经,孤山处士,许共高人攀折。
一枝垂欲放,只等春风披拂。
待叶底、结青青,恰是和羹时节。
久知灵洞锁嵬奇,水石幽深路转崎。
佳境自多平爽处,笑渠索隐厉裳衣。
炎方之将,大地之洋。
波汤汤,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
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
不学幼安,归死其乡。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
惟馀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
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