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实无期望欲迷,可怜道路独栖栖。
谁同素影千岩秀,拨尽寒灰落紫泥。
标实无期望欲迷,可怜道路独栖栖。
谁同素影千岩秀,拨尽寒灰落紫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而深邃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标实无期望欲迷”,诗人似乎在说,世间的事物往往难以捉摸,人们的欲望与期待往往被现实所迷惑,失去了真正的方向和目标。这里的“标实”可能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真实面貌,而“无期望欲迷”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虚幻之物时的迷失。
接着,“可怜道路独栖栖”,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独自行走于人生道路上的孤独者的同情。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孤独者在漫长旅途中的身影,强调了个体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渺小与孤独感。
“谁同素影千岩秀”,这一句转而赞美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川秀丽景色的欣赏。这里的“素影”可能指的是清雅的影子,与“千岩”(众多岩石)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诗人通过这一句,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内心的孤独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的治愈力量。
最后,“拨尽寒灰落紫泥”,这句诗可能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净化与重生。诗人或许是在说,经过一番心灵的洗涤(“拨尽寒灰”),最终在心灵的土壤(“紫泥”)中种下了希望与新生的种子。这里“紫泥”可能象征着深厚而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土壤,寓意着在经历了心灵的挣扎与洗礼之后,人们能够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既表达了对孤独与迷茫的同情,也传递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内心净化与重生的渴望。
故人何处掩柴关,只在松阴鸟语间。
一涧落花春水漫,数峰残照野云间。
偶耕已负林中叟,识路空怜梦里山。
握手他时成一笑,萧萧相对鬓毛斑。
河东后裔五作相,文安代兴美寅亮。
华岳钟灵毓大贤,董鹾复尔临湖上。
经文纬武莫与伦,双鹿夹毂豹为茵。
画戟半笼红玳瑁,花槽都束翠麒麟。
缁衣之宜雅好士,案牍余间订经史。
赏心岂肯涉点尘,促膝时闻疏奥旨。
廨西新辟亭三楹,翛翛竹色攒空青。
寿母板舆御春日,至乐何减登蓬瀛。
公为天子东南镇,十七郡人赖忧轸。
行将丹诏入黄扉,指挥庶绩皆平允。
湖涯贱子旧生徒,十年枯坐据槁梧。
蠡瓢耐可探玉海,蓬心犹许对冰壶。
此中真意世莫识,惟有香风吹赤舄。
大厦帡幪构万间,怀恩不独平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