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安居止,依林屋一间。
竹镫寒有燄,松径夜无关。
身贱神明贵,家贫梦寐閒。
明朝践朋约,策杖过前山。
苟且安居止,依林屋一间。
竹镫寒有燄,松径夜无关。
身贱神明贵,家贫梦寐閒。
明朝践朋约,策杖过前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间闲居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
首句“苟且安居止”,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追求奢华,只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接着“依林屋一间”点明了居住环境,简陋却与自然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竹镫寒有焰,松径夜无关”两句,通过竹灯和松林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山林的静谧与幽深。竹灯虽小,却能照亮周围,象征着内心的光明;松径虽窄,却无人打扰,寓意着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身贱神明贵,家贫梦寐闲”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认为物质上的贫乏并不妨碍心灵的富足。这里的“神明贵”和“梦寐闲”分别指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宁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价值观。
最后,“明朝践朋约,策杖过前山”预示着第二天将与朋友相会,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友情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崇尚自然、珍视友谊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孤鹤不累巢,离鸾不饮溪。
溪明难为影,巢成谁与栖。
飘飘无根云,流丽如虹蜺。
下有贞松台,白日昼且凄。
我思彻霄汉,冥邈不可梯。
青青东园柳,子规当树啼。
来者何用欢,去者日以迷。
击石端出火,捣辛能作齑。
妾心倘未明,请看井中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