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建溪茶,古今人所重。
惟有禅家流,端的得受用。
风穴出送行,香严用原梦。
古佛老赵州,到与不到共。
今者披秀翁,又作如是供。
阶也分化权,空生与之颂。
但得出处真,一用一切用。
四海建溪茶,古今人所重。
惟有禅家流,端的得受用。
风穴出送行,香严用原梦。
古佛老赵州,到与不到共。
今者披秀翁,又作如是供。
阶也分化权,空生与之颂。
但得出处真,一用一切用。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慧空所作,名为《送茶头并化士(其一)》。诗中以茶为媒介,巧妙地融入了禅宗思想,展现了茶在古今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茶与禅宗修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诗的开头“四海建溪茶,古今人所重”点明了茶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四海之内还是古今之间,茶都是人们重视的对象。接着,“惟有禅家流,端的得受用”则强调了茶与禅宗修行者的特殊关系,只有通过禅修,才能真正领悟茶的深意和妙用。
“风穴出送行,香严用原梦”两句,运用了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茶与禅宗修行的关系。风穴和香严是禅宗历史上的两位高僧,他们通过茶事活动,传递了禅理,体现了茶在禅修中的重要作用。
“古佛老赵州,到与不到共”一句,提到赵州古佛,他是禅宗史上著名的祖师之一,通过与赵州古佛的关联,进一步强调了茶与禅宗修行的内在联系,以及茶在禅修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今者披秀翁,又作如是供”则将话题转向当代,提到披秀翁,暗示了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茶在现代禅修者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阶也分化权,空生与之颂”表达了对茶文化的尊重和赞美,认为茶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能够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修之道。
“但得出处真,一用一切用”总结全诗,强调了茶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内在的真理和实用性,无论是在禅修还是日常生活中,只要把握了茶的本质,就能将其应用于各种情境之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茶这一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禅宗思想与茶文化,展现了茶在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暂辍拈针手。喜今朝、百花生日,牵笺称寿。
姹紫嫣红春富贵,尽付东皇消受。
正处处、寻芳携酒。
蝶粉蜂黄浑未褪,恰娠梅、嫁杏佳时候。
金钱会,休孤负。纱窗乍启香初透。
最多情、娇憨儿女,花幡争绣。
不许风欺兼雨虐,暗乞天公护佑。
怕一霎、绿肥红瘦。
更爇心香重默祷,愿年年、岁岁人如旧。
舒化日,共长久。
春已将酣,三径萧条,小园乍窥。
尽蜂喧蝶闹,难寻香信,燕忙莺懒,空负花期。
柳渐舒黄,草才萌绿,春到贫家也自迟。
清明后、是花风第几,未见桃枝。江南漫说芳菲。
便咫尺、相看风景殊。
怅人间天上,迢迢良晤,云阶月地,暗暗相思。
瀛海波回,云司月冷,一十三年心事违。
徘徊久、愿东风莫误,红药开时。
恨煞人生,髫龄易过,几年同笑同颦。
征帆开后,闲想到黄昏。
多少香闺旧事,空赢得、岁月犹存。
销魂处,柳棉荡日,病起见残春。
何人传妙笔,月添风采,花助精神。
道梦里,常逢毕竟非真。
此际披图见也,易当日、未扫眉痕。
云山外,近来乐否,无计共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