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其二》
《秋怀·其二》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古风

凉飙剪菑翳,万山缩鳞甲。

水镜滓不留,千尺见毛发。

凄风日以高,物华寖脧削。

机杼轧晨霜,砧杵捣寒月。

孤暌不成寐,耿耿至明发。

何处一声秋,停云吹欲裂。

(0)
翻译
清风吹过,驱散了林间的阴霾,群山仿佛褪去了鳞甲。
水面如镜,杂质不留,即使千尺之下也能清晰看见毫发。
凄冷的风日渐升高,万物的光彩逐渐消减。
清晨的织机在霜露中运转,夜晚的捣衣声伴着寒月敲击。
孤独无法入睡,思绪万千直到天明。
忽然传来一声秋鸣,如停云被风吹得破裂般凄厉。
注释
凉飙:清风。
剪:驱散。
菑翳:阴霾。
万山:群山。
缩鳞甲:褪去鳞甲。
水镜:水面如镜。
滓不留:杂质不存。
千尺:千尺之下。
毛发:毫发。
机杼:织机。
轧:运转。
晨霜:霜露。
砧杵:捣衣棒。
捣:敲击。
寒月:寒夜之月。
孤暌:孤独。
不成寐:无法入睡。
耿耿:思绪万千。
至明发:直到天明。
一声秋:秋鸣声。
停云:停驻的云。
吹欲裂:风吹得破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内心世界。开篇“凉飙剪菑翳,万山缩鳞甲”两句,以冷清的气氛和山峦的紧缩形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秋意。

接着,“水镜滓不留,千尺见毛发”则通过对水面和山峦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物态的清晰与细腻,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捕捉到水面的每一丝波动,山峦上的每一缕云雾,都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凄风日以高,物华寖脧削”两句,则是对秋风和日光的描绘,它们共同作用于万物,使得花开花落更加鲜明。这里的“物华”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花卉,它们在秋天显得特别突出,既有凋零的悲凉,也有生长的勃勃生机。

“机杼轧晨霜,砧杵捣寒月”这两句,通过对织布工具和夜晚寒冷月光的描写,传达了秋夜的寂静与寒冷。诗人将自然界的声音与工业劳作的声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

“孤暌不成寐,耿耿至明发”表达了诗人在深秋之夜难以入睡的心境,那种清醒和警觉,是对周遭环境的高度敏感。

最后,“何处一声秋,停云吹欲裂”则是诗人对秋天声音的捕捉,以及对自然界中某种突发事件的期待。这里的“一声秋”可能指的是秋风、落叶的声音,或是其他自然界中的某种声响,而“停云吹欲裂”则是在描绘那紧张即将爆发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邃的思想。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杂咏一百首·其七十七京房

元帝何曾谕,京生自此疏。

区区推卦气,欲撼石中书。

(0)

杂咏一百首·其六十张承业

敕使为唐患,忠唐独有君。

晚知王自取,误杀老监军。

(0)

杂咏一百首·其三十七严光

幸自沉冥去,无端物色求。

蓑衣亦堪钓,何必被羊裘。

(0)

杂咏一百首·其九十二东家女

神女登徒子,微词未必然。

感襄通一梦,窥玉费三年。

(0)

杂记十首·其十

剑履崇刀笔,钧衡付蹶张。

贾生年尚少,且去傅诸王。

(0)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其二

妓有香分客有鱼,主君头白总因渠。

枯杨此日悲风起,寂寞无人哭墓庐。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