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沙阳朱氏·其九》
《挽沙阳朱氏·其九》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柳台花榭寄尘踪,名籍蓬莱第几宫。

晚出人间风露表,佩声夜夜响瑶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与怀念。

首句“柳台花榭寄尘踪”,以柳台和花榭为背景,暗示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寄托了对尘世生活的感慨。柳台花榭,既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是人生短暂与美好的隐喻,通过“寄尘踪”三字,表达了对逝者生活痕迹的追忆与怀念。

次句“名籍蓬莱第几宫”,将逝者的身份与地位提升至仙境蓬莱,暗示了逝者在生前拥有不凡的地位或成就,同时又以“第几宫”留下了一丝神秘感,让人联想到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尊贵地位。

第三句“晚出人间风露表”,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离开人世的情景,用“晚出”二字,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逝者离世时的不舍与无奈。同时,“风露表”则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的氛围,仿佛逝者已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一句“佩声夜夜响瑶空”,以夜间的瑶空为背景,通过“佩声”这一细节,生动地再现了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形象。佩声的回响,不仅象征着逝者灵魂的存在,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场景的回忆、对其身份地位的赞美、以及对其离世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临江仙·其一

南馆西池迎笑处,轻行不耐冰绡。

粉香飞过碧阑桥。芙蕖争态度,杨柳学飘飖。

醉里鸾飙乘月去,碧云依旧迢迢。

深情谁为寄娇娆。簟纹风外展,香篆过边销。

(0)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四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0)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其二

巡历郡邑间,人若未厌弃。

夹道争向观,疑我形孰似。

得之道听馀,咸谓物吐气。

老奸与宿赃,神夺而心悸。

预知犯难逃,已多速奔避。

先尝受其赇,今皆偿之既。

非慑使者来,安得自知畏。

予默揆诸心,斯言未深契。

一切气不美,先儒说有味。

彝伦若尽去,太半为鬼魅。

禽兽争食人,殆盈野盈市。

迹其所作为,殆恶过异类。

不洁食不饱,甚焉官与吏。

惨酷以济之,甚若豺虎噬。

岂直如得情,哀矜至流涕。

刑法用当穷,根本惕若厉。

岂谓犹有民,能喜使者至。

或鞠躬焚香,或远送旗帜。

望来漳民情,愿留泉民意。

此犹硕果然,不食生可觊。

惟知有罪者,患不速去离。

何啻千百辈,施行才一二。

自叹水一杯,孰救炎火炽。

伤心复伤心,竟夕不能寐。

(0)

金溪道中六首·其一

春意藏山川,如童蒙未发。

一朝兴勃然,触处争英杰。

(0)

句·其二

儿童便读山中记,老大才登记里山。

(0)

落梅

不禁清瘦怯风霜,远信先凭驿使将。

楼上笛声吹旧曲,鉴中人面学新妆。

飘零院宇仍多思,点缀帘栊亦自香。

留与春风共流转,凭谁试与祝东皇。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